印度人疑似在上海地铁分享手抓饭 文化差异引发关注!印度人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从深圳地铁到成都街头,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无论是深圳的写字楼、上海的移民中介,还是成都的机场大厅,印度人的身影随处可见。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来华人数同比暴增320%,成为增长最快的外籍群体之一。
这背后不仅是全球化浪潮下的机遇,也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新考验。中印两国之间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吸引力和印度的“推力”共同促成了这股涌入潮。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IT和工程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中国企业愿意开出比印度本地高3-5倍的薪资,这对在印度国内面临激烈竞争的IT从业者来说极具吸引力。“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也推动了人口的双向流动。随着中国资本输出,越来越多的印度人看到了跨国发展的机会。

印度人疑似在上海地铁分享手抓饭 文化差异引发关注
对中国来说,这些印度劳动者大多处于15到64岁的黄金年龄段,有助于缓解因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印度国内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IT行业供过于求的问题非常严重,很多岗位的薪资甚至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一些印度网红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开课,教人如何快速拿到中国签证,一旦有人成功,往往会带动一大批人效仿。这种链式反应也让印度来华人数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虽然印度人来华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一定正向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压力。就业市场、文化差异、社会治理几乎每个层面都在经历新的挑战。印度IT人才的涌入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很多印度程序员愿意接受比中国本地市场低15%-20%的薪资,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更倾向于优先聘用印度员工,挤压本土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印度人在职场上的抱团文化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印度高管上任后往往优先招募同乡,形成小圈子文化,在某些跨国企业引起本地员工不满,认为晋升机会被大规模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