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郭某因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被解聘,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郭某曾以陕西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西安交通大学,之后赴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2023年回国加入江苏科技大学,同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然而,经过调查发现,郭某的公开简历中存在多处与事实不符的信息,包括学历、研究成果和奖项等。

江苏科技大学于2025年9月收到关于郭某学术不端的举报后,立即启动了调查。两个月后,学校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随即解除聘用关系,并对其团队学生进行了妥善安置。学校在通报中表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案件正在侦办中。这意味着郭某的行为可能不仅涉及学术道德问题,还可能触犯法律。

郭某的履历曾被媒体报道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德国洪堡青年学者”和“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并提名2025年何梁何利奖。然而,媒体调查发现,其部分论文发表记录和科研项目均被质疑造假。

江苏科技大学在通报中承认,在引进郭某的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的问题,并表示将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同时加强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目前,郭某的相关信息已被从学校官网撤下,其担任的“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也被取消。
郭某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频发,包括论文抄袭、数据造假和学历伪造等。此次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学术诚信的关注。如何加强高校引进人才的审核机制?学术不端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郭某从学术明星到造假典型的转变,再次提醒学术界必须严格把关,杜绝“带病引进”,并需要更严厉的惩罚机制,让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