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中国空军76周年纪念日宣传片播出,展示了歼-20、歼-16D的机群中夹杂着一架形似黑色飞镖的隐身无人机——攻击-11,外号“利剑”。它不仅信号微弱,仅有一片落叶大小,还是全球首款服役的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并已形成战斗力。与歼-20、歼-16D组成编队飞行,表明这种新型无人机已经可以与中国最强的有人战机协同作战。

几个月前,《战区》网站通过商业卫星图像发现,攻击-11早在8月至9月就出现在西藏日喀则军民两用机场,多架停放在跑道旁,连续停留数周。这表明它在高海拔环境下进行实战化测试。日喀则靠近中印边境,拥有极长的跑道和不断扩建的军事设施,部署意义显著。

攻击-11并非突然出现,早在2013年首飞,2019年国庆阅兵首次亮相。其飞翼布局减少了雷达反射信号,进气道设计成S型,尾喷口采用锯齿设计,结合遮蔽措施,降低了红外特征和雷达反射面。性能方面,攻击-11巡航速度每小时1111公里,作战半径1500公里,载弹量2吨,可挂载“霹雳-15”空空导弹和鹰击系列精确制导弹,具备从隐形状态下对敌方核心目标进行长距离精确打击的能力。
宣传片中,攻击-11与歼-20、歼-16D的配合尤为抢眼。双座版歼-20S前座飞行员负责飞行和战场态势,后座操作员专门指挥四到六架攻击-11。有人机可以在后方掌控局势,无人机利用隐身优势前出突袭,实时侦测敌方雷达位置和战机动向并传回信息。在高原,这种组合更具压制力。有人机受限于飞行员体能,不能长时间高强度作战,但无人机可以持续飞行,实现“有人机+无人僚机”的模式,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