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标志着中国进入三航母时代。这一事件不仅象征着国家军事实力的提升,也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着深远影响。

在全球船舶实时地图上,我国周边是船只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中国的原油、铁矿石、大豆、液化天然气等几乎全靠海运,九成出口商品也要通过海洋运输。这片海域是中国经济的生命线。尽管我国已在部分关键通道部署军舰护航,但受制于作战半径和补给周期,主要适用于近海区域。福建舰的加入,意味着我国向远海迈进了一大步。

在公海上,航母可以充当动态“海上基地”。辽宁舰与山东舰主要承担近海任务,覆盖中国周边的重要利益区。而福建舰突破了电磁弹射技术,能够瞬间释放大量电能,数秒内将舰载机推至起飞速度,提高了舰载机的出动效率,并且可以让舰载机满油满载出发,增加作战半径。过去因滑跃起飞限制无法使用的预警机现在也能登上甲板,扩大了航母的探测范围,增强了制空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中国海军能够更好地维护远洋利益,包括马六甲海峡及更远的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

随着福建舰形成战斗力,中国航母的常态化运行与部署迈出了第一步。福建舰负责高强度作战任务,如制空与反舰,而辽宁舰和山东舰则侧重近海防御与日常战备巡航,共同构建了一个互补的多层次作战体系。三艘航母配置初步实现了轮换机制,一艘执行任务,一艘进行维护整备,另一艘随时待命支援。未来更多航母加入后,这种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中国核心利益区将持续有航母覆盖,若组成双航母编队,将有多种组合方式,同时可派出数十架甚至近百架舰载机,两艘航母之间相互备份,舰载机能跨舰着陆。这不仅提升了实际作战能力,还对潜在对手构成了威慑作用,加强了对海上贸易的保护,从近海延伸到远洋,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威胁并提供支援。
福建舰的服役不仅仅是突破所谓的“岛链封锁”,而是展示了中国用实际行动为自身乃至全球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