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当年为何宁可容忍党内分裂,也不让弗里德里希·默茨接班?现在我们找到了答案。2025年,默茨上任不到八个月,德国从一个战略独立的欧洲动力引擎,变成了美国地缘竞争的前沿。他采取的政策削弱了德国的独立性:从削弱与俄罗斯的缓冲作用,到公开挑衅中国;从放弃能源独立,到财政纪律崩溃。德国的“时代转向”实际上更像是一次自我削弱的战略。

默克尔清楚,她所领导的时代是过渡期,是一个多极世界中的权力博弈,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她选择的道路不是单纯的站队,而是寻求平衡。对于俄罗斯,她坚持推动北溪2号天然气协议,即使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德国也没有完全断绝与俄罗斯的关系。她深知,德国工业不能仅依赖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且地理位置决定了必须面对与俄罗斯的地缘关系。

默茨上台后,以“欧洲安全”为名向立陶宛派遣第45装甲旅,部署在距白俄罗斯边境不到20公里的地方。这是德国自二战以来首次在东欧常驻军队,直接挑衅了俄罗斯的战略底线。俄罗斯迅速回应,警告柏林将成为合法打击目标。默茨政府还推动向乌克兰供应“金牛座”远程导弹,俄罗斯国防部甚至发布了模拟袭击柏林的演习画面。

相比之下,默克尔时代即便面对克里姆林宫的强硬,德国始终保持对话空间。她认为制裁不等于解决,而默茨似乎更相信忠诚等于安全。对于美国,默克尔虽然从未完全信任,却也从未完全对抗。2017年她表示欧美互信的时代部分结束。默茨上台后彻底放弃了这一路线,接受特朗普提出的3.5% GDP军费目标,放宽“债务刹车”,计划举债1万亿欧元扩军。他还计划为驻德美军垫付工资,这种做法在德国纳税人眼中显得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