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卖寿衣给老外的店主最新回应 诚信经营获赞!2025年10月19日,江苏镇江一家兼售寿衣和日常服饰的店铺内发生了一起文化误解事件。一群印度游客误将中式寿衣(绸缎材质、刺绣“福寿”纹样)认作传统庆典服饰,甚至现场试穿并坚持购买。店主耿大姐因语言不通无法直接解释,但发现顾客试穿行为后立即摆手拒绝销售。
耿大姐经营这家店铺已有40余年,面对误解她主动澄清并坚守底线。她明确告知这些是逝者服饰,但由于手势沟通被误认为“坐地涨价”,最终仅以优惠价(原价25元/顶,实售15元)售出4顶普通老人帽。耿大姐强调:“虽然外国人不懂中国文化,但作为店主应当有良心,咱不能蒙人家。”她还澄清这其实是一场乌龙,帽子因实用而畅销,与文化差异无关。
拒卖寿衣给老外的店主最新回应 诚信经营获赞
这次事件反映了视觉与翻译偏差导致的文化误读。中式寿衣的华丽纹样容易让人联想到庆典服装,且翻译软件可能将“寿衣”译为“longevity clothing”(增寿服饰),进一步强化了误解。此外,西方丧葬习俗中逝者常穿日常服装,没有专用“寿衣”的概念,这也导致外国游客难以辨识其特殊用途。
舆论对此事反应两极。主流声音赞扬店主耿大姐守住了经商底线,称其为诚信典范。许多人认为她主动拒绝利用信息差牟利,避免了顾客事后尴尬,体现了对传统的敬畏。然而,少数观点认为如果顾客知情后仍想购买,商家应尊重其选择。还有一些自媒体渲染“老外扎堆买寿衣”,实际上只售出了日常帽子。